• 网站首页
  • 文博馆概况
  • 互动社区
  • 新闻资讯
  • 政策研究
  • 陈列展览
  • 学术空间
  • 参观服务
  • 林都风采
  • 文创天地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空间
    简论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7-3-8 9:58:37  ‖  查看1712次  ‖  

    简论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中共中央宣传部2005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中指出:“在全国城乡集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今年在党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

     想教育活动,以及以此为核心,带动对社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将是今年乃至今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主线。如何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思想教育的作用,将是决定这一时期思想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课题。博物馆是建国以来党的重要思想教育阵地,加强和改善博物馆对社会公众的教育职能,是新时期党对社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值得探索的一种新形式,笔者特献上一策。

        一、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挥是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的一环。以往我们进行的许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形式单一,用单一的行政渠道、单一的讲学模式,强制性地灌输,学习的效果不够好。吸取这些教训,改革和完善思想教育方式,应是党在新时期加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对社会公众的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职能之一,其寓教于观、寓教于乐的特殊教育方式,既有别于行政教育方式,又有别于正规的学校教育。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率和效果,借助博物馆这个重要渠道和特殊的教育形式,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一)博物馆的教育是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形式。《要点》中指出,教育要“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增强吸引力,关键在于教育形式。博物馆的教育与理论学习、政治学习不同,是一种非说教性质的教育。它的教育形式,基本上是以“史实”和“事实”说话,具有现实感,与实际贴近,与生活贴近,因而易于为观众所接受。正因为如此,一个办得好的博物馆,一年内接待观众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今年中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且“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博物馆对社会公众的教育职能作用,将会对社会群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起到极具吸引力的作用。

        (二)关于今年的宣传教育,《要点》强调:“要集中宣传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可亲可信的先进典型。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举办大型展览和群众性纪念活动,精心组织宣传报道,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组织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完成上述任务,组织“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示范基地”,挖掘“先进典型”;开展“纪念活动”;推动“红色旅游”。这皆是博物馆责无旁贷的任务和职能的优势,充分发挥博物馆传统优势,肯定能将今年上述各方面的任务完成得更出色。

        (三)《要点》中指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推动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指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多出精品”。博物馆既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单位,又是一个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单位。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化,博物馆也在适应社会的变化而改革和完善自己的传统职能。博物馆应把自己看成既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又是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博物馆可生产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博物馆的工作,应从完成党的新时期新任务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作用,不断地创造出社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展览、“新产品”。二、博物馆在新时期思想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一)博物馆传统陈列展览在思想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建国以来,博物馆的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得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革命传统教育。这一教育主要是配合党和政府政治工作的需要,以革命历史为主线,以革命史中重要人物活动和重要事件的发生为重点,组织各种各样的展览。2、民族传统教育。这一教育是以中华民族的历史为主线,以历史上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重点,剖析史实、剖析人物,通过有机加工,活现历史本来面目。3、社会文化教育。这一教育是以社会历史文化和民间历史文化为题材的教育,虽然它是一种非政治性的教育,但是文化教育,也是让人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一种教育,应该说是一种生活需求性的教育。

        (二)博物馆“特别展览”在思想教育中的特别作用。“特别展览”(简称“特展”),在传统称之为“临时展览”,由于其展览内容、展览形式,包括展览的组织和展出时间都有别于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所以博物馆的传统业务,把其定位于“临时展览”。“临时”二字标志其非正规性,同时也具有非约束性。这种形式的展览,在现代西方博物馆较为流行,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注意的组展形式,尤其是当前在配合社会加强思想教育时期,更是值得探索和研讨的一种组展方式。

        “特展”在对社会公众思想教育方面更易于“三贴近”。《要点》中要求,文化事业应“多出精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博物馆为完成这一新任务,不仅要办出符合今年思想教育要求的基本陈列,更要通过各种“特展”的形式,实现“三贴近”,实现思想教育的有效性。1、强化群众的思想教育,就应“贴近群众”。对博物馆来说,“贴近群众”就是贴近观众。要贴近观众,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观众为核心的服务方向。因此,观众的需求、观众的要求就是博物馆办展的基本定位。2、加强群众的思想教育,就应“贴近实际”,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对博物馆来说,举办观众喜欢的展览,就应一方面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社会的步伐,及时反映社会单位和公众的需求实际,另一方面还应调动社会力量办展,解决博物馆有限的组展能力问题。3、加强群众的思想教育,就应“贴近生活”。教育如果要有生命力,就必须贴近群众的生活需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特展”一般来说,是应社会单位和公众的某种要求举办的,它比较贴近社会群众的消费习惯。因此,它总是和社会一部分忠诚的消费群体相联系。

        “特展”的“三创新”,对实现思想教育更有效。《要点》中强调,宣传工作应“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特展”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中之所以更具有吸引力,不仅仅因为特展的内容和组展形式易于“三贴近”,更直接的原因,是“特展”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方面具有更大的力度和更灵活的手段。一是“特展”内容较之传统陈列更广泛。“特展”的内容可来源于博物馆系统,可来源于社会,也可来源于国外,由于内容来源空间博大,因此,内容创新的速度和力度都是非传统陈列可比。由于展览内容常变常新,更易于改善观众的胃口,更易于吸引观众,扩大观众教育面。二是“特展”组展形式不拘泥于博物馆自身的馆藏和展厅,它可吸引馆外单位到馆内来组展,也可走出馆门到社会办展。三是“特展”组展手段灵活。这里讲的手段,不单纯是组展的技术手段,包括组展方式,要素来源,都可实现社会化,从而使展览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办展方式灵活,从而使办展效果更新颖,有利于引起观众的兴趣,拓宽思想教育的视野。    王莉


                  

    地址:伊春市伊春区青山大街15号 邮编:153000
    Copyright 2017-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伊春林都文化博物馆(Yichun Lindu Cultural Museu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