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博馆概况
  • 互动社区
  • 新闻资讯
  • 政策研究
  • 陈列展览
  • 学术空间
  • 参观服务
  • 林都风采
  • 文创天地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空间
    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的探讨与思考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7-3-8 9:56:04  ‖  查看1850次  ‖  

    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的探讨与思考

    一、加强对“目标观众群”的调查与研究,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社会公众泛指社会中的每个自然人,那些参观过博物馆的公众被称为博物馆观众,未到过博物馆的公众被称为博物馆“潜在的观众”。受观众年龄、职业、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总是对社会公众中的某一部分观众最为适合,这类公众被称为博物馆的“目标观众群”。

    自2008年初全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后,公众文化需求空前高涨。2010年仅河北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就接待观众1800多万人次,较2009年增长81%。观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未成年人、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人员、村镇居民等观众增幅明显。利用节假日到博物馆进行文化娱乐休闲,已经成为公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新形式迫切要求文博工作者,“以人为本”,加强对博物馆“目标观众群”的调查研究,根据公众反馈,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不仅要推出受观众欢迎的展览,还要针对不同公众开展相应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合作、对外宣传,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受众面和教育效果,增强博物馆影响力,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公众的朋友、精神的家园。如:2002年以来,河北省博物馆以观众调查为“媒”,以观众为“镜”,面向市区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生等不同类型公众,采取口头调查、座谈会、赴馆外调查等多种方式、多角度组织了十余次大型观众调查。通过对“目标观众群”的调查研究,既与社会公众和受访单位拉近了距离、密切了联系,又得到了大量、客观的业务数据和信息,为博物馆“有的放矢”开发社会教育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博物馆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实践开发适合公众需求的社会教育项目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不同于学校,它的教育对象为全体社会大众,具有广泛性,这也决定了博物馆与社会密不可分。国家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实质是国家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职能,也正是实践和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积极体现。国家关于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考核把社会教育项目列为博物馆重点考核工作内容之一,为博物馆更好的服务民生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博物馆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开发与之配套的社会教育项目,积极向社会推介,成为目前博物馆界社会教育问题的焦点和核心工作之一。

    (一)举办各类精品展览,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使展览工作有策划、常出新。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博物馆开发社会教育项目的首要工作。博物馆依托文物资源,深入研究文物亮点和观众需求,策划开发系列文物专题展览是其一;关注社会热点、找准市场定位,研发相关展览是其二;加强与文化部门及企业合作办展是其三。博物馆通过自我研发整合创造,或强强联合鼎力打造,或对外运作引进等方式,推出受观众欢迎的、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实际的展览项目。如:河北省博物馆举办的笔墨丹青500年——河北省博物馆馆藏书画艺术展、百年百家国画名作展、百年百家书法名作展、国画大师黄宾虹书画展、吴昌硕书画艺术展、高风峻骨——潘天寿绘画艺术展、恐龙时代、世界动物百科珍奇展览等展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通过举办陈列展览,从整体上扩大了博物馆对外影响力。

    (二)针对不同公众开展社会教育。

    针对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群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

    人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博物馆开发贴近未成年人生活、学习和实际,融知识性、教育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社会教育项目,形成“我参与、我快乐、我学习、我成长”的未成年人教育理念。重点要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共建教育活动,吸引和带动更多未成年人参与,将博物馆打造成受孩子们欢迎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第二课堂。

    利用国家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假日或新生入学、入团等特殊日,联合有关部门及学校策划开展写观后感、有奖征文、小导游讲解服务等教育活动。

    利用馆内文物资源及展览优势,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激发兴趣的互动教育活动,创造博物馆品牌教育项目。可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欢乐大课堂的形式,将未成年人组织在一起,并以诗歌朗诵、表演、有奖问答等不同形式,将文物展览元素知识融入其中,寓教于乐,让未成年人在参与中收获快乐、收获知识、健康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组织小型流动展览或宣讲人员进学校、入社区,开展配套主题宣传推介服务,努力创新教育传播方式,开拓教育活动。如:河北省博物馆将本馆文物资源制作成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赏析流动展览,送入共建学校就很受欢迎。博物馆转变以往担任主角进行宣讲模式,为配合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由学生担任主角积极参与,博物馆资深讲解人员给予专业指导和培训,极大激发了学校教育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学校又在社区进行讲解和传播,使教育项目内容得到了延伸,扩大了教育的受众面,赢得社会欢迎;

    结合学校相关课程或实践课,深挖博物馆文物资源中相关文化元素,开发与学校相配套的辅助教育教学课件,注重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可以将展览内容、图片资料、相关文献资料,融入学校教学教育课件中,让学校充分利用博物馆,开展对未成年人素质教育。

    针对大中专院校学生

    大中专院校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又属于成人教育,学生所学专业广泛,基本涵盖了社会上各行各业。尤其是全日制高校学生,在校基本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锻炼和工作经验。针对这一现状,博物馆参与高校等职业教育,应积极联合打造实践锻炼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赢得观众群的参与和认可。

    以“青年志愿者”为媒,加强与高校长期合作,发展大学生加入到博物馆志愿服务行列中,使志愿活动长期化、规模化、阵地化。尤其加强与高校历史、旅游、中文、外语等专业大学生的合作,为观众提供特色志愿讲解、咨询、疏导等志愿服务,更好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以“文物资源”为介,博物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共建互动,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基地。和高校联合举办“导游大赛”、“外语演讲”、“动漫设计大赛”等活动,给大学生提供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开展博物馆文化进校园活动,博物馆将馆内精品文物、本地历史文化、教育发展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创新,制作成既含展览、影像及纸质资料,又有配套讲解、专题讲座等的教育资源包,送入学校,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传播和引导,加强博物馆对外宣传。

    针对成年人公众

    针对集体、个人公众差异,博物馆不仅要制定完备的人工讲解、语音导览等服务计划,而且要围绕藏品及展览,开展贴近成年公众需求的文化专题讲座、艺术专题研讨等活动,发展和壮大博物馆之友会员组织,让更多成年公众参与博物馆社会教育。尤其是近年来文物市场“收藏热”现象的高涨,为博物馆开展适合成年人的社会教育创造了机遇。

    针对博物馆藏品和文物展览,组织文物专家举办包括瓷器、玉器、钱币、青铜器、公众考古知识等系列文化专题讲座,打造博物馆品牌社会教育项目,向社会公众推介宣传。如:针对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展的展览,利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节日,主办方河北省文物局组织邀请北京大学、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专家,举办“穿越千年——大家解读南水北调文物保护成果展”系列讲座十余场次。公众积极参与,专家互动答疑,反响强烈。河北省博物馆通过举办专家讲座,使公众对河北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知,架起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也为博物馆对外宣传创造了新闻亮点。

    发展和壮大“博物馆之友”会员组织,开发符合会员文化需求的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博物馆之友”是博物馆连接社会公众的纽带,通过将关心和支持博物馆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组织在一起,为博物馆事业建言献策,能有效地扩大博物馆的对外影响,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公众的良师益友。

    总之,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离不开对观众的调查与研究,更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与支持。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要切实考虑到不同公众群体的文化需求,通过公众最大限度地参与与认可,各取所需,更好为社会民生服务。

                  

    地址:伊春市伊春区青山大街15号 邮编:153000
    Copyright 2017-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伊春林都文化博物馆(Yichun Lindu Cultural Museu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