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博馆概况
  • 互动社区
  • 新闻资讯
  • 政策研究
  • 陈列展览
  • 学术空间
  • 参观服务
  • 林都风采
  • 文创天地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空间
    浅谈如何更好的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7-3-8 10:01:13  ‖  查看3357次  ‖  

    浅谈如何更好的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


    摘  要]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当今,博物馆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近些年来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其观众面更加广泛,教育面也更加广泛。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还要加强它

    的普及度,重视社区的服务,使之更好的发挥教育职能。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使其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挥。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  免费开放  服务社区   信息网络
     
    一提到教育人们立即想到的就是学校:大学、中学、小学甚至是幼儿园,这些都是人们心中受教育的地方,但是人们长期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有意义的社会教育场所——博

    物馆。博物馆作为一个为社会和发展服务的向大众开放的非盈利性的永久机构,其最终目标是面向观众,而当前的一些博物馆在收藏、研究方面很重视,在陈列、观众、社会教育

    的方面就比较轻视了,这种观念下就形成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淡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重视这一重要“教育机构”。
    一、免费开放形势下的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作为收藏、保管、研究、展示、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场所,如何利用馆藏资源更好地服务大众,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认知与教育的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博物馆坚持

    不懈的追求。免费开放的到来,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显得更加突出。
        从目前情况看,根据参观目的来分析,博物馆观众主要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是有组织性的学习,包括科学研究;第二类是非组织性的观光休闲。以上两类观众在参观总人数中

    约各占一半。前者可称之为学习型,其中以学生占多数,传统的做法是一直将学生群体作为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对象,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事实也证明,博物馆一直

    是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后者,即第二类非组织性的观众,其大部分是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要求有更好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主要是指成年人,以市民和游客为主。免

    费开放后,相比之下,后者的人数有了大幅度的上升,不少先行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表明,参观人数与以前相比有了数倍的增长,其中增长最多的就是当地的市民,相信他们今后会

    继续把博物馆当作娱乐休闲的一个好去处而经常光顾的。另外,还有一部分游客包括民工也将会越来越多,尤其是节假日,民工因收入有限一般不愿去花钱消费,但又渴望更好的

    了解所在的城市和增加自己的知识与素养,免费开放后,作为保存文化记忆、提供文化认同的场所——博物馆,必然会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因此,这些第二类非组织性的市民和

    游客观众将会成为免费开放后最直接最大的受益者。据相关的统计看,第二类观众在参观的总人数上占绝对优势,并呈上升趋势。对博物馆而言,合理有效地利用馆藏资源,让第

    二类观众更好地享受其基本的文化权益,使博物馆成为集娱乐休闲、艺术品位、知识与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场所,成为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的前沿阵地,是博物馆教

    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第二类观众而言,休闲教育、审美教育和终身教育最能体现博物馆教育的特色。 
        由于博物馆集中了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优雅的品位和高贵的档次,是艺术和美的殿堂,也正因为此,难以被一般的公众理解和欣赏。但单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已满足

    不了公众的需要,他们更渴望如何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博物馆应在美学教育上多花点心思,引导观众如何去欣赏美的东西,鼓励他们鉴赏艺术品和提高对艺术品的认识水平

    ,拉近高雅艺术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只有观众懂得了如何参观并利用博物馆提高审美情趣和激发美的创造力,才能使他们对博物馆保持长久的兴趣,养成定期来参观学习的习惯

    ,免费开放也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国外博物馆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不少观众已在潜意识中养成了去博物馆的习惯,如许多人参观卢浮宫,就是直奔其三大镇馆之宝

    (米罗的维纳斯、蒙娜丽莎、沙摩特拉的胜利女神)而去的,而这三大镇馆之宝无疑也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本身的艺术文化魅力早已超越了博物馆本身。
    加强博物馆的休闲、审美和终身教育的功能,使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到强大的推波助澜作用,进而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赢得更多的观众,是免费开放的必然要求和目

    的所在。
    二、博物馆教育要服务社区
    发展教育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数以亿计的公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我国部分地区近年来兴起的社区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组

    织形式,也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新热点、新时尚。 
    有资料说:国外的社区教育最早的模式应算丹麦教育家柯隆威创办的“民众高等学校”。之后,各国又相继涌现出一些各具特征的组织形式,如美国芝加哥大学首任校长威廉·雷尼创

    建的“初级学校”(后发展成“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和“发展终生学(教育)体系”。法国的“耶勒斯教育文化中心”,意大利的“家庭招待所”等等。 
    博物馆是以实物标本为基础,通过陈列展览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机构,是传播历史和科学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博物馆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必须重视社会教育,博物馆这种特有形象的直观的教育,是其它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
    如果说博物馆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博物馆必须重视社会教育,那么,博物馆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立足点不可小视。面对社区教育所派生出的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服务等,形成了较

    有影响的“小政府,大社会”。而博物馆、纪念馆(国家级和风景区内的博物馆除外)大多数处于被支配地位。这种被社区教育“合围”或“吞并”的情况,既是一种残酷的现实,又起

    到一种巨大的激励作用。所以,博物馆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讲解工作,博物馆教育必须面对社会,尤其是面对社区。从全国社区教育走在前面的地区情况进行分析考察,多数社区教育突

    出的是社区文化,如果一旦失掉了社区文化(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的配合),社区教育就会显得单薄而缺乏活力。从转变人们教育观的角度讲,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管理体制的大改革,

    但我国社区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而且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把“社区教育”真正地纳入教育总体规划中,这也是社区教育研究“底气”

    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是受旧文化教育观念影响严重,教育虽然减轻了学校“一统天下”的管理模式,照搬此法用于社区教育,又往往是行不通的。从区域的角度讲,其行政长官是决定社区教育成败的关

    键因素。因为,社区教育的机构人员、经费等都要由社区行政长官签订。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也说明,没有政府的支持和认可,靠捐助或贷款搞这类公益事业是办不到的。 
    除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以外,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教育人员的素质仍需调整和提高。因为兼职人员过多,社区教育工作“走形式”就不可避免,更谈不上社区教育建设和发展了。 
    三、博物馆教育与信息网络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博物馆具有社会教育的特殊功能。博物馆陈列的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直观再现,它是联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和桥梁,可以把前两者的教育功能延伸和

    升华、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博物馆面对的是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参观目的、不同兴趣与爱好的观众群。所以博

    物馆教育是与其他教育不同的一个特殊领域。信息网络时代,博物馆的特殊社会教育的功能应该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挥。
    以陈列展览为主要业务活动形式的博物馆,是通过宣传教育与讲解语言,把陈列物品介绍给观众,以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而陈列物品的社会价值,即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

    知识性、趣味性、在过去都是通过社教职能人员——讲解员的语言,艺术地再现出来,使观众在获得有关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得到艺术感染和精神享受,使爱

    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同时为之吸收。所以,社教工作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必须认真对展品进行选择陈列,内容安排与解说词撰写;讲解活动中的节奏、语气、情

    绪、仪态以及围绕展品而制作的标牌、版面、环境布局与参观顺序,都必须在实物、音像、文字的综合演示中,浑然溶为一体。给观众的印象、感受、记忆自然而明晰,生动而深

    刻,美好而难忘,达到物人合一,自然美与群体美完美结合的施教效果。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将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广开门路。因此,博物馆

    的发展必须走信息化之路。现代化博物馆的语言展示,已进入了飞跃发展时期,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已日趋展示出其高科技手段的优势。信息技术,已被用于博物馆事业,如

    中国科技馆的信息技术展示的二进制演示器,会说话的打字机、声音数字化、卫星通讯、光纤可视电话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成套微机处理机和多媒体计算机,使广大观众和儿

    童都能上机操作,留连忘返。博物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把古老文化与新技术联结起来,充分体现出信息网络时代博物馆教育的独特功能、巨大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信息

    技术革命的挑战,已经使传统的博物馆纷纷触网、织网,互联网上建立的拟博物馆拉近了人们与博物馆的距离。博物馆藏品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贮自由化、

    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崭新的高科技已经把古老的文明结合起来,使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形象正在产生根本的转变和历史性的跨越。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博物馆已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网上博物馆最大的优势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突出了自身优势,以藏品特点、展览风格和研究成果取胜,在远程

    教育中,形成了互联网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出门就可以跨越时空,访问那古老的文明,无论是想浏览埃及的金字塔,还是要一睹那蜿蜒雄伟的万里长城,只要按动鼠标,法

    国卢浮宫的名画,一代兵圣孙武的军事思想就会展现在眼前,所需要的研究资料,无需实地考察就会获取到信息。网上博物馆不受开放时间限制,人们可以在网上随时了解到博物

    馆的最新动态,可以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总之,网上虚拟博物馆的出现、克服了传统博物馆在空间、时间、距离、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

    的需求,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广泛化和多样化的发挥。
    应该看到,博物馆的发展是以物为基础的,传统博物馆中的建筑、陈列物品、人的交流,是网上虚拟博物馆所不能替代的。网上的宣传是为了扩大博物馆的影响,提高博物馆

    的社会教育功能,其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最终走进真实的博物馆,网上所了解的信息无法与身临其境地感觉相比拟。但是,信息网络将给传统的博物馆带来活力,这预示着博物

    馆的教育功能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以上仅就几方面对博物馆如何发挥其教育职能作了一些阐述,而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发展首先是博物馆工作者的事,但更需要的是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使

    人们知道走进博物馆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更好的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要做好这些工作,博物馆必须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教育职能,从而成为全

    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书目] 阎宏斌 郑智《社会化视野下的博物馆教育》 文物出版社  2006年10月
              吕济民 《中国博物馆史论》

                  

    地址:伊春市伊春区青山大街15号 邮编:153000
    Copyright 2017-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伊春林都文化博物馆(Yichun Lindu Cultural Museum)版权所有